
展览时间:2025.5.16-6.30
展览地点:西安美术学院蕴玉楼(二号教学楼)美术博物馆一层历代绘画精品馆
在中国,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,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,以及与之相关的实物和场所。它是中国老百姓生活文化的活态留存和集中显现,承载和折射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价值理念、道德伦理、审美情趣和造物智慧。

宝鸡,古称陈仓,是“炎帝故里”、周秦文化的发祥地。因地处关中西陲,为秦蜀襟喉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岁月,使得宝鸡成为庙堂文化和民间文化积淀深厚的宝地,它既是“青铜器之乡”,也是“民间工艺美术之乡”,其社火民俗及相关美术形态丰富多彩、特色鲜明。2006年,宝鸡社火即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本次展览是由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联合艺术人文学院、宝鸡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,展览以宝鸡地区的社火民俗及其脸谱形态为主体,旨在通过视觉展示钩沉悠远的史前艺术、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之间的休戚关联。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甘肃省和陕西省,是我国社火文化最为繁盛的地带。作为春日赛社的群众游演活动,该民俗包含了文学、音乐、舞蹈、美术、戏曲、武术、杂技等的艺术要素,兼融造型性和表演性为一体,具有禳灾、教化和娱乐的文化功能,是中国人感恩天地、加固族群和生命表达的重要文化形式。为了凸显视觉,展览以中华传统五色理念,串联、划分和抽绎社火民俗的视觉部分,以社火脸谱为重点,为观者解读社火民俗蕴含的文化要义。

西安美术学院自建校以来,一直注重民族民间艺术在教学中的融入,并将西北民族民间艺术作为学院教学的四大传统之一,将民间美术作为大学生培养的四大基础之一。本次展览秉持知识再生产的理念,在展陈中融合社火民俗的相关研究思想,不只仅为广大观众奉献视觉信息,更在意图为大家传递知识转化的些许新见,这也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赋予高校的时代职责。
五色郁郁,遗韵千年,其永保用,美美与共。